研究成果

公司首页 >> 研究成果 >> 论文 >> 正文

摘要:周作人早期传统典籍的阅读中,对越中乡贤的尊崇与对故乡文献的偏爱,决定了沟通少年周作人与中国隐逸传统的关键人物是钱塘林和靖,而非陶渊明; 决定了他在中年所推崇的晚明小品,以越中文人为主角,而非公安竟陵派; 促成了他晚年对“王充-李贽-俞正燮”三贤谱系的建构,其核心人物是俞正燮,而非李贽。其中周作人与他理想化的晚明小品的渊源更是错综复杂: 它始于与张岱怀旧之思的共鸣,又经历了从“游记”到“风土志”的变迁; 它与中国传统书画题跋、小说评点具有同源关系,同时也深受从“唐宋八大家”到“桐城派”的古文传统的浸染,包括作为其支流的山林小品,和作为其变种的近代上海洋场“吴下才人”之影响。在地域背景下考察个体文化选择的具体过程,可以探测到周作人与传统文化的细微联系,也将澄清历来对周作人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诸多误解。(《鲁迅研究月刊 》)

上一篇:陈文辉:旧书魅影:家族藏书和家庭阅读对周作人的影响(上)

下一篇:蔡海燕:奥登诗歌的经典化与经典性

关闭